一根豆角“喝”11种农药 一路绿灯上餐桌
市民选购茄子
豆角、茄子、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。然而,这些在阳光、雨露下茁壮成长的蔬菜,更是和农药一起度过“一生”:一根豆角被“喂”11种农药,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,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,运往市场销售。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,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“绿灯”,对于蔬菜的农残检测,有关部门回应称,既“管不住”又“管不全”。
当天打药第二天就采收
“现在种菜不容易,三天两头要打药,基本上没有不打药的蔬菜。”正在给豆角打药的合肥菜农66岁的王明城说,这个月基本上是每天一打,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。
老王家种了3.5亩豆角,从4月初开始播种,现在即将下市 。在不远处的沟塘边,记者仔细地数了数,他一共打了包括杀虫剂 、杀菌剂 、杀螨剂等3大类11种农药。其中,杀虫剂有7种,如点阵氟氯氰菊酯、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;杀菌剂有3种,如田园农博士毒氟磷、中保克毒宝吗啉胍等;杀螨剂有1种,如哒螨灵。
有些蔬菜一天一打农药,未达安全间隔期就采收。来自庐江的菜农章天保说,小白菜的病虫害太多,特别是夏天。卖药的说几天一打,要有安全间隔期,我们看到虫子哪能放心,基本上就是一天一打。“有时当天打药,第二天就采收。”他显得很无奈地说。
剂量也由菜农自己说了算。和县菜农戴继霞说,这几天,她家的茄子叶子出现虫害。为了图省事,她把农药经销商给的联苯菊酯、甲氨基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,混在一起一次性打完了。“现在打药,还不是全靠自己摸索?反正迟早都要打的,不如一起打了算了。”
超量用药是无奈之举?
超范围用药,菜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了。一些菜农说,每次买回来的农药包装上,登记作物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种的菜。
合肥一唐姓菜农说,他家的豆角长虫子,农药经销商卖给他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。在看过登记作物是棉花的包装后,他问卖药的,卖药的说这个可以随便用。
“想当然”打药对菜农来说,其实是无奈之举。“打一次药差不多要花40元钱,到现在为止,光买药就投入1500元了,卖茄子的钱还不够本。”戴继霞说,如果没有病虫害,谁想打药?现在病虫害太厉害了,不打药蔬菜就要减产甚至亏本。
三个环节无任何农残检测
8月2日,记者来到菜农戴继霞的茄子田里了解到,前一日她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完了,3日早晨采收。然而,在联苯菊酯包装上,记者却看到,该药登记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、4天。那么,这样一根“毒”茄子,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,会有农残检测吗?记者试图通过全过程追踪得到答案。
第一个环节:3日早晨7:45,将摘得的几筐茄子拉到附近的卜集蔬菜批发市场,卖给了商贩曹老板。这个环节没有农残检测!
第二个环节:4日早晨1:30,曹老板的一车茄子到达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。这个环节也没有农残检测!
第三个环节:4日早晨3:22,来自马鞍山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吴老板,在曹老板处批发了25斤茄子;6:30,吴老板将批发来的菜送往香源农贸市场,开始零售。这个环节还是没有农残检测!
至此,菜农戴继霞的茄子,历时约 30小时,没有任何农残检测,“顺利”到达消费者餐桌上。
产地农业部门:
“我们真的没法管”
问题蔬菜的农残检测为何一路“绿灯”?对此,产地农业主管部门——和县农委蔬菜办公室主任柯能忠说,和县瓜菜种植面积达48万亩,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,有的菜农掌握不住用药频次、剂量、安全间隔期,我们真的没办法管,既“抓不着”也“管不住”。
作为产地批发市场,卜集蔬菜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量约2000斤。“我们没有农残检测设备,县里面1年能过来检测1次至2次就不错了。”该市场一位负责人说。
销地农业主管部门——马鞍山市农委副主任姚育东说,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近1000吨,每天抽检40个蔬菜样本,但这种方式,即使抽检合格了,也代表不了整体蔬菜的安全性。
销地农贸市场对安民市场的菜全部“放行”。“我们这里的蔬菜,90%是从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过来的。我听说他们对蔬菜农残检测很严,因此,我们对安民市场过来的菜都是不检测的。”香源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蔡福庭说。 据新华社卖到批发市场
茄子混打4种农药
8月1日,安徽合县菜农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在茄子上,其中一种药登记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、4天;3日早晨采收,被卖到当地蔬菜批发市场;4日早晨被拉到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;随后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前来批发,并开始零售,最终走上市民的餐桌。而在这些环节中,竟然全部没有农残检测。
更多了解 http://www.bjphxw.com/huizhan_show.asp?id=733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客服。